參考消息網11月24日報道 外媒稱,從許多方面看,張樂樂(音)都是一位生活在現代北京的典型居民。他的未來經濟狀況與自己的學業表現緊密相關,家中多餘的每一元錢都被用來對他進行教育投資。父母正努力為他在房地產市場尋找一席之地,併為他的婚姻前景感到不安。
  據英國《泰晤士報》網站11月21日報道,寫到這裡,一切都顯得很正常。可是樂樂如今剛滿兩歲。
  中國這個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即將出現的人口危機可以說是該國非凡經濟成就的產物。這場危機對於和樂樂一樣的孩子以及他們的家長所抱有的希望而言顯得尤其突出。
  在全世界大部分地區,當千禧年一代的出生在社會上成為普遍現象後,擁有手足同胞的時代正在接近尾聲。中國持續不斷的人口增長也將結束。
  報道稱,中國社會所承受的壓力持續增加。如今,人們的基本生存條件已得到廣泛保證,他們正在從經濟負擔的角度考慮養育後代數量的問題。最近放寬的獨生子女政策也不會改變上述情況。
  在1100萬個符合養育二胎條件的家庭中,只有約70萬個已經提出相關申請。
  預計最早到2028年,中國有可能把全世界人口最多國家的位置讓給印度。那時,兩國的人口數量都將分別達到14.5億人左右。
  如今,地球的人口數量已達約72億,而且每年都在以8200萬人的速度增長。統計學家指出,截至2050年,上述年增長率將降至不足5000萬人。
  中國將成為包括德國、日本、俄羅斯和泰國在內的國家集團的代表者。這一集團成員的生育率都遠低於其生育更替水平,而且正處於人口數量絕對減少的過程之中。
  報道稱,2010年中國的生育率為每個育齡婦女生育1.18個孩子。這個全世界人口最多國家的人口數量將在2028年左右開始縮減。
  大多數人口統計學家都認為,人口縮減的弊端會遠大於好處。從薪酬發放角度看,勞動力人口不斷減少或許能在短期內帶來好處。但過不了多久,經濟發展就將面臨技能人才短缺的問題,而對人才的激烈競爭將會隨之加劇。
  只要人們的壽命依然很長,人口縮減就意味著人均年齡的提高。年輕人肩上的負擔也將變得令人無法忍受。那些年輕人主要要為維持父母和祖父母的生活而工作的經濟體將沒有剩餘資金用於投資教育、創新活動以及有可能提高增長潛力的其他事業。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資料圖片:一位說唱演員在河南省寶豐縣街頭宣傳計劃生育政策(2008年2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頌
  
  【延伸閱讀】外媒:“單獨二胎”新政難阻中國人口老齡化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兩名頭戴牡丹花帽的幼童,在洛陽市的一個公園玩耍(2013年4月3日攝)。新華社記者王頌攝
  參考消息網11月26日報道 美國《福布斯》雙周刊網站11月22日發表題為《儘管進行了改革,但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將為害數十年》的文章,文章指出,經過十 年的研究與辯論,中國政府終於開始放鬆計劃生育政策。不過,放的口子太小、也太晚。中國人口還會繼續迅速老齡化,給這個仍在發展中的國家將帶來巨大的養老壓力。勞動力規模已經達到峰值,今後幾十年將迅速萎縮。在婚配方面男多女少的嚴峻形勢有所緩解,但是這個問題還將繼續困擾婚配市場很多年。
  文章稱,中國政府日前宣佈允許一方是獨生子女的夫妻再生一個孩子。不過,相關法律是地方擬訂和實施的,因此所有省市修改規定需要一些時間。
  文章指出,計劃生育政策始於1979年。在十年內,第一批“小皇帝、小公主”出生了。禁止超生的另一個後果是不容置疑的——父母給了他或她巨大壓力——上最好的學校、乾待遇優厚的工作、照顧父母。
  文章稱,還有其他很多社會結構方面的問題,中國有數以百萬計的孩子沒有兄弟姐妹,即使有叔輩和同輩近親,可能也寥寥無幾。今後幾十年這些問題將顯露無遺。
  其中一個問題是,離婚率肯定會升高。據對兄弟姐妹長幼之序的研究證明,丈夫有姐妹、妻子有兄弟,而且兩人在其兄弟姐妹中的排行不一樣,這樣的婚姻幾乎總是成功的。如果不滿足這些條件,婚姻往往不那麼成功。
  文章認為,計劃生育政策可能產生經濟影響。研究證明,中國的獨生子女更不願承擔風險,自己創業經營的可能性更小。這可能使今後中國經濟的創業精神下降。
  文章稱,中國現在的獨生子女文化很難改變,人們擔心,中國將成為一個“未富先老”的國家。
  文章還說,中國可以拆除其人口定時炸彈的引信。北京有很多經濟改革政策可以推出,以吸引投資、提高生產率和使經濟更加高效——從而抵消勞動力減少。襪子工廠和玩具廠可以轉移出去,但是智能和尖端產業可以找到生存之道。中國經濟需要保持快速增長以支付養老賬單。
  西班牙中國政策觀察網站11月24日發文指出,出生率下降和預期壽命增加正導致中國社會老齡化進程加快。2010年的官方普查數據顯示,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例為13.26%,未來幾十年這一數字將繼續增長。《大國空巢》一書作者易富賢認為,新的改革措施仍然不夠,無法解決中國的人口問題。在他看來,這一步邁得太小。
  訂閱2014年《參考消息》贏取iPad大獎,立返手機充值卡。>>
  (2013-11-26 07:58:50)
  
  【延伸閱讀】外國專家建議,中國應推遲退休、提高生育率應對老齡化
  新華網北京11月14日電(記者白旭李鯤)步入老齡社會,中國的人口紅利正在消失。近日一些外國專家建議中國可以採用延遲退休與提高生育率並重的方式來保持其經濟增長的動力。
  這些專家是在參加人口老齡化挑戰和政策應對國際研討會期間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提出上述觀點的。該研討會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和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聯合主辦,13日和14日在北京舉行。
  美國夏威夷大學經濟學教授安德魯·梅森通過研究發現,與其他一些國家的同齡人不同,中國的老年人難以聚集更多的財富來支持他們的孩子。“中國的退休年齡太早了,他們本可以為社會再多做幾年貢獻。”他說。
  梅森表示,在美國,老人們的工作年限由他們自己決定,如果他們決定延遲退休,那麼他們退休後每年就可以拿到更多的養老金,大約每年增加8%。
  中國現行的職工退休年齡為男60周歲、女幹部55周歲、女工人50周歲。這是在上世紀50年代初《勞動保險條例》和有關機關事業單位退休政策規定的,至今仍在執行。2013年底,中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已經超過2億,占到總人口數量的接近15%。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老齡經濟和人口研究中心主任羅納德·李與梅森的觀點相似,他認為,中國的老年人現在都很健康,也能獲得充足的營養,完全可以工作到65歲甚至70歲。“他們應該有權利選擇自己工作多久。”他說。
  有中國專家的研究顯示,中國婦女現在平均每人育有子女約1.5至1.6人,而目前中國已經對獨生子女政策有所放鬆,夫妻雙方有一方為獨生子女的,可以申請生育第二個孩子。“中國婦女的生育率保持在1.65左右比較好。”李說。
  “中國正在朝著正確的方向努力。”梅森說。“當然,還可以進一步放開。”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人口學家蔡昉表示,推遲退休和提高生育率從長遠看來都是發展的方向。“但是就目前來講,這樣做還有困難。”他說。
  蔡昉認為,目前中國接近退休年齡的人當中很多受教育程度不是很高,因為中國經歷了“文革”後從1977年才恢復高考,高等教育的普及是一個過程。“而這些年紀大的人和年輕人相比沒有什麼優勢,他們自己也非常希望儘早退休。”他說。
  針對提高生育率,他告訴新華社記者,儘管全國各地陸續放開“單獨兩孩”政策已近一年,很多年輕人還是選擇只生一個孩子。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不久前剛公佈的數據顯示,全國共有約70萬對符合條件的夫妻提出“單獨兩孩”申請,與此前官方提出的預期差距較大。
  羅納德·李教授認為,或許中國可以考慮降低人們撫養孩子的成本。“中國已經在教育和醫療上增加了很多投入,但是家庭中花在孩子教育上的錢仍然很多。”他說。
  安德魯·梅森教授則強調了加強高等教育,提高教育質量,以此應對勞動力的減少。“隨著人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或許將來他們會願意也有能力在崗位上工作更長的時間。”他說。
  (2014-11-14 22:31:26)
  
  【延伸閱讀】中國人口老齡化迅速 “銀髮”市場達四萬億元
  參考消息網9月26日報道 美媒稱,中國的老齡人口增長至2億多,從勞動力人口的下降到養老金需求的猛增,這帶來了一系列挑戰。但這也帶來了一絲“銀髮”希望。
  美國《彭博商業周刊》網站9月25日刊發題為《中國迅速老齡化的人口帶動6520億美元的“銀髮”市場》的文章稱,根據北京23日發佈的《中國老齡產業發展報告》,面向中國迅速老齡化的人口的商品及服務市場將於今年達到四萬億元人民幣(約合6520億美元),這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例約為8%。
  文章說,老齡產業預計將於2050年前增至106萬億元人民幣(約合17萬億美元),相當於中國經濟的三分之一。這將令中國成為世界最大的老齡市場。由中國老齡問題全國委員會在23日發佈的該報告稱,2050年中國老年人口將達到4.8億,將成長為全球老齡產業市場潛力最大的國家。
  據《中國日報》25日報道,中國老齡問題全國委員會副會長吳玉韶稱,老齡產業已經開始快速繁榮期,這令其成為中國的一個新的朝陽產業,而繁榮發展的主要原因是以老齡化人口的日益增加為基礎的。
  該報告稱,服務老齡人口的未來機遇將集中在四個主要板塊。這四個板塊包括老齡用品業、老齡服務業、老齡房地產業以及老齡金融業。老齡金融業——比如為老年人提供的保險以及資金管理服務——將是老年產業板塊的重中之重,並仍有很大發展空間。
  據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黨俊武估計,美國的金融從業人員是621萬,我國同期是527萬,美國金融從業人員中,有超過一半從事老齡金融業。黨俊武在接受採訪時稱,中國老齡金融業和發達國家存在很大差距。(編譯/殷夏)
  (2014-09-26 19:08:08)
  
  【延伸閱讀】金融時報:“女孩缺失”致中國人口難穩定
  
  資料圖片:10月27日,孩子們在繪畫創意坊塗鴉。新華社記者任瓏攝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參考消息網11月22日報道 外媒稱,對聯合國數據的一項分析顯示,即使假設現在中國女性願意生兩個孩子,到本世紀中葉要維持人口水平,20%的母親必鬚生育三個孩子才夠。
  據英國《金融時報》11月20日報道,位於華盛頓的美國人口資料社人口統計學家卡爾·豪伯指出,“女孩缺失”使中國維持人口穩定的難度大得多。
  報道指出,政策制定者擔憂中國人口增長狀況,因為勞動人口已到達峰值,因此整個國家面臨著越來越少的勞動人口支撐越來越多老齡人口的局面。這一峰值來得比鄰國更早,進一步證實了一些觀察人士所稱的“中國將未富先老”。
  人口統計學家認為,(在全球範圍內)為了維持人口穩定,平均每個女性需要生育2.06個孩子,或者是平均每個女性要生育一個女孩。報道稱,雖然世界各地男性出生比例都高於女性,但男嬰的死亡率也高於女嬰。
  報道分析,在中國,女性需要生育2.2個孩子才能維持人口水平。這是因為中國是世界上性別失衡最嚴重的國家之一,男女出生比例達1.17:1。就連中國的鄰國韓國和日本(每名女性的生育率分別為1.23和1.34)也不需要如此之高的出生率來維持人口穩定。
  的確,中國近年的人口普查數據顯示,中國人口出生率低於聯合國的統計數據,聯合國數據顯示中國育齡女性平均生育1.6個孩子,但中國自己的人口普查數據表明,截至2010年中國的出生率為1.18,幾乎為世界最低值。
  【相關新聞】
  澳媒:中國還“重男輕女”嗎
  澳大利亞crikey網站2月1日刊文稱,在中國社會,許多女性渴望生女兒,但三十年的人口控制影響了中國準父母們對性別角色的看法。
  文章說,Magan Lee上小學的時候,媽媽說了實話:爸爸一直想要個男孩。她告訴記者:“聽媽媽說,我出生的時候奶奶家裡人都不太高興,他們都希望爸爸有個兒子。我出生的時候奶奶家一個人都沒到醫院來,媽媽不得不打電話叫來姥姥和小姨。”
  Lee是1980年在北京出生的,兩歲時父母離異,五歲時隨父親移民澳大利亞。據她猜測,父母離婚的部分原因就是父親想在新的婚姻中有機會生個兒子傳宗接代。“我想他家裡人給他施加了壓力,”Lee說。她記得自己在得知真相後“難過、失望”,有段時間一心想當個假小子。
  “我變得爭強好勝,我總是想,如果我乾什麼事情都不比男孩差,我就會得到爸爸的關註。”Lee頓了頓又說,“我有時會想,假如我生來就是男孩,他對待我就會有所不同。”
  文章指出,中國從1979年、也就是Lee出生的前一年開始實施計劃生育政策。中國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向國際貿易敞開大門,控制人口是降低貧困率的舉措之一。媒體經常報道運用超聲波檢查和人工流產來“提高生育質量”的事件,其實指的就是導致了男女比例失調的重男輕女思想。到2000年,新生兒男女比例為120:100,2010年的最新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情況毫無改善跡象。
  目前,雙方均為獨生子女的夫妻按規定可以生二胎,但去年某官方研究機構鼓勵政府到2015年實施二胎政策,到2020年徹底取消生育限制。這其中的部分原因在於,中國的人口出生率、也就是一名婦女一生平均生育數量約為1.7,遠遠低於置換水平2.1。
  Irene Low現年30歲,結婚兩年了,今年她和丈夫決定要個孩子。“我想要女兒,”她說,“我老公無所謂生男生女,但我們兩家的老人還是更喜歡男孩。”她的想法讓同齡人、尤其是有兒子的朋友們也感到驚訝。“朋友告訴我,還是兒子好,”Low說,“她們都說,女兒將來嫁了人就成了他們家的人,就不再是你們家的人了。如果是兒子,到了春節他會回到你家看你,如果是女兒就去別人家了。”[詳細]
  訂閱2014年《參考消息》贏取iPad大獎,立返手機充值卡。>>
  (2013-11-22 07:49:00)  (原標題:外媒:生育願望低恐影響中國經濟發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y69ryxzm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